购物车0

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,赶紧选购吧!

东莞的32个故事!

日期:2023-03-20 15:23:50 人气:1825 收藏
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uN1LIav7oJibnXRTwzul99YfpqjjVFWoFquRqbV6xUDpRv2qp5OXuYTv18yPpvn7l8QMNbria4LibOp0qOZt618jg/640?wx_fmt=png";);background-size: 100%;background-repeat: no-repeat;background-position: center center;overflow: hidden;display: -webkit-flex;justify-content: center;align-items: center;box-sizing:border-box;">

温馨提示

 如喜欢本文,请分享朋友圈,

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“So东莞“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fgnkxfGnnkTYOuLeGdxIRgiaUw7KpibDJN9Bsc67yVGY0v9LM6WSicQh7V7ZL3h3e6Uur2nbia8LDofFv6sMANRYaQ/640?wx_fmt=png";) 28 fill;font-size: 14px;box-sizing: border-box;">

厚街是“后面”的街;

企石是因为一块“奇怪的石头”;


桥头镇并不是源于桥头;

大朗镇是源自于芦苇荡;


长安原名叫沙埔头;

万江原来是万家洲;


请看东莞三十二个街区的背后故事。


东莞全图。



茶山镇
1500多年前僧人沿山种茶



据《茶山乡志》载,梁武帝时(公元502—519年)乡人创建雁塔寺,僧人沿山种茶,茶山之名由此而起,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茶山先后涌现出抗元英雄叶永清、理学家林光、两广提督谢遇奇等杰出人物。


元代前,茶山隶属文顺乡,属京山司管辖,未立寨。


明朝天顺五年(1461年),茶山立寨。


明清时期,茶山隶属文顺乡,归京山司管辖。


民国二十年(1931年),以县为单位,推行地方自治。当时东莞县分为十一个区,茶山属第六区。


1964年2月,朱德委员长由陈郁省长陪同亲临视察,登花果山,笑曰:茶山不见茶,却多名人出。


宋末叶永青系熊飞将军妹婿,先后随熊飞,文天祥抗元,屡立战功。明有钟继英,任云南道监察御史等职。清有邓廷吉,任内廷教习,掌印内阁中书,上赐一品服等等。


茶山境内现有南社明清古村落、东岳庙、麦屋古村等文化古迹。


石龙镇南社明清古村落。



石龙镇
河滩有数石隆起,取名石隆



石龙得名,相传有二:一是石龙地表下有一红石脉,象龙,故名;二是石龙原是河滩,有数石隆起,乡人依石筑堤防水,取名石隆,后成石隆圩。曾闻,有石碑載曰:“有石隆焉,故曰石隆。”但此碑未寻见,而“隆”何时改为“龙”,无考。


南宋时已有人居此,约于明嘉靖年间(1522--1566年)建圩。现存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)《奉两院禁约》石碑已以“石龙圩”为名记事。


清嘉庆二年(1791年)彭著县志载;“石龙镇”名。


民国初期、日军占领时期、新中国成立初期均曾一度称市。


1950年复称镇。1958年后相继取名石龙人民公社、石龙镇人民公社。1968年又称镇。

石龙镇。



石排镇
地表石脉成排



因镇区地表石脉成排,故名。


1951年与企石、桥头及现属博罗县的园洲,为东莞县第七区,1958年成立石排人民公社;1983年改石排区,1987年4月撒区建镇。


名胜古迹有镇西面的燕岭风景区,还有“李爷庙”、镇洪古塔、庙边王贝丘遗址等。

石排地表红石头。




谢岗镇
姓谢的人在山岗上建村



谢岗得名于宋末时期,当地有姓谢的人在山岗上建村,名谢岗,谢岗由此得名。


1949年属企石区,1953年属清溪区,1958年属樟木头区,1959年建谢岗人民公社,1988年撤社改区,1987年4月撤区建镇。


谢岗的山岗。




横沥镇
有一条小河叫沥水从中间横穿过



横沥镇起源于宋朝时期。相传这里以前有一条小河,大家叫它沥水,这条河从镇中间横穿过,镇也因此命名为横沥。


据《东莞县志》记载:东莞县在明代以前,县城设三个“坊”,附城设一个“厢”,城外乡村,设五个“乡”,“乡”以下共辖20个“都”。横沥各村,当时按地域分别隶属于“文顺乡”的第三、四两都。


民国时期,全县划分为11个区,横沥地区属第五区,区公所设在石排。因镇府驻地紧靠横沥村,故名。


横沥镇。




企石镇
村旁水塘边有一块巨石俗称奇石



企石立村于五百前,因村旁水塘边有一块巨石,俗称奇石,方言“企”、“奇”谐音,故名。


南坑村、清湖村、霞朗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东江纵队游击根据地。


清朝两户提督黄少镜、前吏部尚书姚田、广东省总工会主席姚振华出生于本镇。


企石的镇名就是因这块石头而来,同时,它还与企石黄大仙传说有关,人称“鸡心石”。



桥头镇
三圩联成一圩而取名



清康熙六十年(1721年),九房十八姓合股,耗资三千金建圩,取名“义和圩”。


民国初期,在义和圩旁建新圩和“东桥市”。


将原桥头圩、东桥市、义和三圩联成一圩,取名“桥头”,沿用至今。


桥头镇沙边街,曾经是桥头圩的一部分。




凤岗镇
镇东有形似凤凰的山岗



因镇东有形似凤凰的山岗,故名。


1950年属东莞县第三区,1954年属第八区,1958年属塘厦公社,1963年设风岗公社,1983年撤社改区,1987年撤区建镇。


风岗铁是省内重点侨乡之一。华侨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。旅居海外和港澳地的同胞相游于目前家乡人数。四十年代华侨兴了“兴贤”和“端风”两所小学。1956年侨胞捐资兴办了“华侨中学”;1986年又捐资兴建“华侨医院”。


凤岗镇华侨中学。




黄江镇
河边立居,河水黄浊



相传于太平天国期间,有几户人家在河边一处立居,因河水黄浊,故名。咸丰年间有集市,称黄江圩。


名胜古迹有“宝山石瓮出芙蓉”、“步云学校”、“基督教堂”、“天主教堂”、“马庙”等。

黄江芙蓉寺。




清溪镇
银瓶嘴山系的清溪河



明洪武年间,蓝万成从茅盎村迁清溪边立村,因境内有发源于东北部银瓶嘴山系的清溪河,故名。这里还有革命老区苦草洞。


名胜有“鹿湖亭”,清溪籍著名雕塑家张松鹤为该亭题字,并题《咏清溪鹿湖亭》诗:

千重云嶝近,饮我清溪水。

百尺清溪长,难忘故乡情。

鹿湖亭影静,静坐观山色。

波照鹿鸣岗,倾耳听鹿鸣。

苦草洞旧址。




樟木头镇
以前叫”泰安“



樟木头以前叫”泰安“。


在清初年间,皇帝派出官员巡视海防,途经泰安。当时满山遍野都是千年樟树,阵阵凉风带来阵阵的清香。于是下令安营扎寨。


是客家方言区。1951年属东莞第八区,1954年改属第七区;1958年成立樟木头公社,1983年9月撤社设区,1987年4月撤区改镇。


千年樟树。




塘厦镇
两小河交汇处有口达30亩大塘



又名塘头厦。堪厦于宋末成圩,两小河在此交汇,有口达30亩的大塘,居民在塘边建村,故名。


太平天国千王洪仁玶手书“龙风福禄寿”于牛眼布新村“福音堂”内墙上,该堂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石潭布的鲤鱼塘水库发现罕见的软骨鲮鱼。




常平镇
清末有官办“常平仓”设此



宋初(即977年—984年),南雄利隽卿到大沥建村,是常平地区立村之最早者。


又有一说,南宋后期(1265-1278年),常平镇部分村落始祖先后从南雄珠玑巷或其他地方到本镇各地立村。


清末有官办“常平仓”设此,故名。约七百多年前,该地始建板石、大沥、屋厦等自然村,村民从农或从渔。清顺治年间(1644年),常平境内乡村归京山司管辖。道光年间(18211865),常平古圩建立。


东莞东站。




东坑镇
村建在一条坑的东边



东坑于南宋孝宗年间(11631187)始置居。 因村建在一条坑的东边,后人就把这里命名为”东坑“。


根据陈伯陶《东莞县志》“舆地略叙”,清代东莞县为五属管辖,设捕厅、戌厅、京山司、中堂司、缺口司。东坑镇地属文顺第三都,归京山司管辖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,东坑隶属常平管辖。


镇政府驻地为东坑圩,分为新旧两市,旧市主街长600米。旧市,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为传统的“卖身节”。每年正月、五月分别为群众传统的:“舞麒麟”、“舞狮”、“抢炮头”和“赛龙舟”活动月。古迹有“井美文阁”、“亭岗庙”等。

东坑卖身节场景。




大朗镇
该地生长大片蓢草



晋咸和六年(331年)至南北朝梁朝(551年)的古代版图中已有大朗,以东的黄屋国(现水口村)一度是安怀县治、东官郡治,立过怀安侯国。因该地生长大片蓢草而得名,清朝嘉庆年间,以“蓢”字从简而习称大朗。


民国初属东莞县第三都(后于1933年撤改为东莞县第三区)。1952年属东莞四区;1958年与黄江合并成立大朗公社;1961年析出;1988年撤社改区;19874月撤区建镇。


截至2013年,大朗镇下辖12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。


名胜古迹有东山古庙遗址和凤山古庙遗址;有水平和松柏朗抗战烈土纪念碑;有东晋至南北朝时期,曾做过东官郡治、建过怀安侯图的遗址一—黄屋围。


大蓢草就是芦苇?




大岭山镇
因地处大岭山下而得名



原始社会的晚期—新石器时期(1万年前-4000年前),已有人在大岭山地域内过着狩猎的流动生活。


明太祖洪武元年(1308年)大岭山仍属广州府的东莞县。因地处大岭山下而得名。分别说广州和客家方言。


建国前(1912年-1949年),东莞县属粤海道,后属中区绥靖委员会公署。


名胜古迹有马山庙旅游区、更鼓楼、紫霞泉,龙岩洞。本镇区是命老区,1925年影湃曾到此地开展革命活动;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为东江纵队抗日游击队根据地,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司令部、后方医务所、中山书院等机关也设此。

大岭山镇森林公园。




厚街镇
地处军铺后面故名“后街”



北宋宣和元年(1119年)始祖王泰宦游至此定居。


因地处军铺(地名)后面,故名“后街”,后群众富庶,改名“厚街”。


1949年10月解放,同年冬设乡,后属六区。


1953年原竹溪各乡分出,建立东莞县第十二区。1957年厚街、仙桥、环恰合为三个大乡。1958年成立厚街大人民公社。


1962年厚街人民公社与仙桥人民公社合并为厚街人民公社。


1985年省府批准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。


1987年4月撤区成立厚街镇。


厚街镇原来叫“后街”。




虎门
狮子洋外口两个岛屿对峙



因地频珠江之出海处,扼狮子洋外口,洋中有伏虎状的大、小岛屿两座,称“大虎“、“小虎”,两“虎”对峙,故名。为珠江“八门”之一。


公元前16世纪,东莞地属中华九州之扬州南境。虎门境内已有古人类定居,从事渔猎生产。


东晋咸和六年(331年),分南海郡立东官(莞)郡,虎门属其所辖的宝安县。


隋开皇十年(590年)废郡置州,从东莞属广州。


大虎岛。




沙田镇
过去被称“水流柴”“定家佬”



在东莞市西南,象鸟形座落在珠江口狮子洋的东岸,与广州市番禺隔海相望。


沙田人过去被人称为“水流柴”、“定家佬”,无固定住室,房屋均是用稻草或蔗叶搭成的茅棚,1965年秋始,逐步建成红砖楼房。


沙田是水网地带,出门便是水,过去生产、赶集或探亲访友,都是用小艇作为交通工具。

沙田镇。




长安镇
仿效唐朝李世民都府“长安”



长安原名沙埔头,因李姓人多,1941年效唐朝李世民都府“长安”,得名。


上沙是孙中山的先代故乡,孙中山之子孙科于1946年曾为村旁的安乐亭亲笔书写“国父先代故乡”横匾,后修建车站时拆除。


长安镇。




道滘镇
两水相交谓之滘故称“到滘”



又名济川乡。因处于东江所到之处(“两水相交谓之滘”),初称“到滘”;


另说这里下游原是汪洋大海,上到这个地方才见涌滘纵横,故称“到滘”(建国前多写此名),现写作“道滘"


1958年以来输送游泳运动员117名到国家队省队和解放军队。


梁桂良,叶欢容在印尼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得男女蝶泳冠军;叶润成在第九届亚运会上为我国夺得第一枚游泳金牌;莫婉兰在1985年全国青达会王破安子200米仰泳全国纪录。

道滘镇粤晖园。




高埗镇
渔民常在此晒罟步



这里原本是一片沙滩,因渔民常在此晒罟(读:gǔ,网之意)步,所以称为罟。


清末这条村的秀才鲁秀,认为罟字不雅,改名“高埗”。


1951年为东莞县第四区;1957年为十五区,后划分沩冼沙大乡;1958年并入石龙人民公社; 1961年析出为高步公社;1983年撤社改区;1987年4月撤区建镇。

高埗镇来源之这个字。




望牛墩镇
村民放牛时站在土墩上暸望



相传宋末建村。


这里原是一个土墩,士墩周围是一片滩涂,长着丰盛水草,附近村民放牛时多站在这土墩上暸望,这个土墩人们称望牛墩。


因村中有一小河流经,又称望溪。因镇政府驻地在望牛墩圩,故名。


解放初属第八区(即道滘区)  


望牛墩镇七夕文化公园。




中堂镇
三条小村用中心点祥兴街做圩场



清朝末年,由刘屋、袁屋、李屋三条小村合并而成,用中心点祥兴街做圩场,故名。


1950年为新四区,1953年为15区,1958年成立公社,1988年撤社设区;1987年4月撤区建镇。

中堂镇祥兴街这家小吃店据说很好吃。




洪梅镇
取洪屋涡、梅沙两大村首字而得名



洪梅镇于1981年建镇,是东莞市最年轻的一个镇。


取洪屋涡、梅沙两大村首字而得名。


原属道滘公社,1981928日析出洪梅公社,1983年撤社设区;1987年生月撤区建镇。


洪梅镇。




麻涌镇
该地河涌交织且是麻的主产区



西与番禺石楼镇隔洋相望,北与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增城县新塘相邻。


因该地河涌交织,且是麻的主产区,得名。


1952年属东莞县第八区,1958年成立麻涌人民公社,1988年撤社改区,1987年4月改区建镇。


麻涌镇。



石碣镇
村民加固堤围 在缺口处垒石防洪



明朝时,这里因堤围窄小而常受洪水侵袭,堤围缺口无数。


当时村民加固堤围,在缺口处垒石防洪,故得此镇名。


石碣镇水南为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故里。


袁崇焕纪念园。




寮步镇
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



唐贞观年间(627一649年),村民为便于交往,在寒溪河上游搭起茅而居,弟兴起草织、竹器及打铁等手工业,后成商掉。


埠字古作步,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云:“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。”


寮步由此得名。


寮步街景。




万江区
万家洲、万家租、万江租



明朝天顺八年(1464年)立村,初名蛋家租。


清雍正八年(1780年)称万家洲。


清嘉庆二年(1797年)称万家租,后根据江河交错之地改为万江租,习称万江。


古迹有建于明代的金鳌洲塔和清朝赐名的天街。


金鳌洲塔。




莞城
东莞市中心区

莞城历史悠久。唐至德二年(757),东莞县治由宝安南头迁于“到涌”(古地名,在莞城内)


清代,莞城属捕厅管辖,县城的范围扩大到城外“十二坊”。


民国时期,莞城仍为县署所在地。


19859月东莞撤县设市,莞城成为市中心区。


19881月,东莞升格为地级市后,以莞城为中心设立了城区人民政府筹备组,将附城、万江、篁村3个区办事处(即原来的农村人民公社)划入城区。





当然除上述之外,还有南城、东城和松山湖三个区镇等,一共组成了东莞32“好汉”。






正品行货放心选购
天天低价畅选无忧
多地直发极速配送
七天无理由退换货
4008230838
工作时间:09:00 - 18:00
好友
朋友圈
收藏夹